从一季度GDP数据看鸡西经济
- 发布者:统计局录入员
- 发布时间:2018-05-03
- 来源:
今年以来,我市以“转型发展兴市富民”为统领,全力实施“三大战略”,打造“一都五基地”,做好“三篇大文章”,发展壮大“四大主导产业”,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调整优化经济结构,鸡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。
一、GDP基本情况
据初步核算,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.6亿元,总量位居全省第7位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3%,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,一季度GDP运行平稳。
(一)三次产业均平稳增长
第一、二产业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提升,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.6、1.6个百分点。
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.1亿元,同比增长6.4%,占GDP比重为8.7%,拉动GDP增长0.6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,同比增长5.6%,占GDP比重为28.2%,拉动GDP增长1.8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.5亿元,同比增长6.6%,占GDP比重为63.1%,拉动GDP增长3.9个百分点。
(二)第三产业贡献过半,比重提高
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第三产业比重、贡献稳步提升,第一产业比重回落。
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,第三产业比重提高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三次产业结构由9.1:28.2:62.7调整为8.7:28.2:63.1,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.4个百分点。
从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情况来看:与去年同期相比,三次产业贡献率由8.1:19.6:72.3调整为9.1:28.1:62.8。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过半,达62.8%;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8.5个百分点,拉动GDP增长1.8个百分点,拉动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.5个百分点;第一产业贡献率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,拉动GDP增长0.6个百分点,拉动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.1个百分点。全市稳增长与调结构并进,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二、GDP运行特点
(一)从GDP发展趋势来看
“十三五”时期以来,我市GDP发展进入了上升区间,总体经济持续增长。一季度,GDP总量比2015年一季度增加10.6亿元,GDP增速比2015年一季度高5.3个百分点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速保持在5%以上;第二产业增速持续回暖,从2016年一季度增长2.9%到2018年一季度增长5.6%;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平稳增长,增速稳定在6%左右。
(二)从全市GDP分行业情况来看
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快速增长,传统服务业表现突出,农林牧渔业、工业、批发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引擎。
1.农林牧渔业增速提高
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7.4亿元,同比增长6.5%,比去年同期提高0.7个百分点,占GDP比重为9%,对GDP增长贡献率为9.6%,拉动GDP增长0.6个百分点。
2.工业逐步回暖
工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,同比增长5.6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6个百分点;工业是全市经济总量占比最大的行业,占GDP比重为28.2%;对GDP增长贡献率为28.1%,拉动GDP增长1.8个百分点,比去年同期提高0.5个百分点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%,比去年同期提高0.2个百分点。
3.批发和零售业平稳增长
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.7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占GDP比重为15.6%,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4%,拉动GDP增长0.8个百分点。
4.其他服务业拉动GDP增长作用增强
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.6亿元,同比增长11.7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8个百分点;占GDP比重为22.7%,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;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8.4%,拉动GDP增长2.4个百分点,比去年同期提高0.4个百分点。其中,公共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合计增长15.4%,拉动GDP增长1.5个百分点。
(三)从分县(市)、区GDP情况来看
与全市比较,除虎林外其他县(市)、区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;与去年同期比较,县(市)、区GDP增速呈“四升一平四降”;与县(市)、区之间比较,GDP增速最高的区比GDP增速最低的市高3.5个百分点。
三、需关注的问题
(一)工业
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%,比GDP平均水平低0.3个百分点。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,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,无论是比重还是贡献率,工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大,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继续推进“双轮驱动”,做强四大主导产业,筑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。
(二)房地产业
一季度,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24.1%,但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数下降2.8%,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下降1.3%。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应积极消化商品住房库存,同时做大做强物业管理业。
(三)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
一季度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.5%,比GDP平均水平低8.8个百分点。 1-2月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1.9%,公路货运量同比下降1%,铁路货运量与公路货运量指标走弱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压力较大,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前行,通过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和建设现代产业聚焦发展平台,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。